雁荡山屏霞嶂前灵岩寺四周奇峰嶙峋,古木参天,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寺有殿宇、禅房百余间,号称“东南首刹”,为雁山十八古刹之。“一代词宗”夏承焘1942年自上海避兵归温州,道经乐清,曾偕吴鹭山于灵岩时曾填《雁荡灵岩寺与鹭山夜坐》词一阕,末句曰:“突兀一峰云外堕,更破空、飞下天河水。山月落,晓钟起。”将雁山奇观表现得有声有色,读之使人令人神观飞越。
诗人以诗抒怀,而画家则以笔墨寄情。1928年春,项萼作《雁荡山灵岩》,立轴,设色纸本。纵171厘米,横47厘米。款识:“雁荡胜景,灵岩为最。灵岩寺前有狮子岩,左有战旗峰,右天柱峰,卷轴峰,右岭傍龙鼻水,对面独秀峰,顶上有百尺松,下有僧拜石,又美女梳妆,件件皆天然奇景也。壬戌秋就游其处。今民国十七年春,贡南周君嘱绘。四百六十二甲子,怡峰项萼。”钤印:“项萼之印”“延年书画”。
该件作品尺寸不小,从落款可知项氏曾于1922年秋季游览过雁荡山。此画以高远与深远法构图,左边以夹叶法写杂树数棵,右旁绘曲折小径。远处则以斧披皴法表现巨岩的结构,赭石施色,立体感较强。又以较工整的笔法绘寺院,寺后丛竹掩映,绿意盎然,院内一僧一俗正在对话,令人有静谧幽深之感。
另一件为《大龙湫》,曾藏沪上翁越兄处,款识:“大龙湫早岚晚霞,风雨阴晴,变态不一,上至下有一千五百尺,下设忘归亭,傍建观不足亭。怡叟萼。”钤印:“项萼”“怡叟之印”“高山流水”。此作构图与曾衍东《大龙湫》较相似。画中两组人物在亭旁或立,或坐,仰望飞瀑,一人涉溪而行。潭水奔涌而出,顺谷倾泻。左侧枫叶及山崖藤萝施以赭石色,呈现出一派秋意。
项萼的生平资料记载极少,《温州历代美术家》载:“项谔(萼),字怡峰,永嘉人。善画山水、人物,笔酷肖曾衍东。”项萼的作品存世量极少,华雅斋金利华先生收藏有《山水双挖》一套八开,又藏有山水四条屏,绘于庚申(1920)春,上款人余鼎三,有“乐清余宪文珍藏”白文印,非常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