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岩景区
自去年8月发博文《随我游绍兴》(18)--走马观花游东湖之后,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没续写《随我游绍兴》系列博文。究其原因,除了因为老妈需要照顾没时间之外,主要还是自己懒得出门的惰性使然。
6月下旬,和博友青藤驹士的《找理由聚会》一样,我也找了理由去非常值得一游的景点--绍兴柯岩风景区逛了半天。说起来还得感谢博友梧桐影夫妇,是他们的到来让我找到了一个非常充分的理由。
绍兴柯岩风景区是以古越文化为内涵,融绍兴水乡风情、古采石遗景、山林生态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始于汉代,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
该景区包括柯岩景区、鉴湖景区、鲁镇景区等景点。时间关系,我们从柯岩入口处进去后,只沿柯岩景区边缘走了约大半圈,就赶乘20分钟一趟的摆渡船去了鉴湖景区的古纤道,然后又乘船到了鲁镇景区。
从这扇布满爬山虎的乌黑木大门进去就是以石景而名世的柯岩景区。据资料记载,柯岩石景并非天设地造。柯山之石石质优良,石条、石板源源不断地从这里流向四方。从魏、蜀、吴割据的三国时期发端,柯山成了有名的采石场而且长达四百余年。偌大一座柯山,竟被齐根挖去大半。“削壁耸千尺,危崖锁雾中”,人们鬼斧神工般地造就的姿态各异的石宕、石洞和石壁,留下了后人为之心惊、为之动容的奇异景观。柯山也从乱石纷飞的采石场逐渐变为人们览胜的“绝胜”之地。至清代乃有“柯岩八景”著名于世,山明水秀,峰奇岩幽,时人津津乐道。经现代别具匠心的营造,柯岩景区山水巧置、如诗如画,建成了天工大佛、七岩观鱼、三聚同源、越女春晓、镜水飞瀑、仙人洞桥等二十多个景点,形成了石佛、镜水湾、越中名士苑三大景点。
我们来到石佛景点时,一位带团导游正在讲解,她说这座石佛的双耳是贯通的,1米2以下的小孩可以从这耳朵爬到那耳朵。(事后我发现只顾着听讲解,只顾着用梧桐影的相机给他们拍照片,自己的相机上竟找不到柯岩入口处那扇很有特色的大门和石佛。无奈,只好从网络借用了以上两张照片。)
这就是有着“天下第一石”美誉的柯岩云骨。可惜等我想起拍它时,已与它一池相隔了,所以只远远地拍了它的侧影。
“云骨”之石,历代誉其为“石魂”、“绝胜”,巅若戴笠,足似立锥,上丰下削,自有一种奇异和惊险。青石丹书清光绪初年镌刻“云骨”两隶书大字,字比人高,字体刚劲,神形兼备,突显风骨和力量。“云骨”石高31米,底围4米,而接近地面的骨突处厚薄竟不足1米。看似头重脚轻,却已在风雨中屹立了一千多个春秋。云骨从平地上直插云霄,其形体曲折,变幻多姿,颇有些苏东坡写庐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都不同”诗的意境,堪称奇观。从南往北看,“云骨”石耸立如锥,婷婷娉娉,又形似一座颠倒了的宝塔,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予人以随风摧折的岌岌可危之感。而从东往西看,既似闲云出岫,飘飘忽忽,潇洒飘逸,又似一炷炉烟袅袅升空,渐入虚幻,故别称“炉柱晴烟”。岩顶居然还有一枝古柏,葱茏苍翠,虬枝横斜,据考证树龄已逾千载,也有“石魂”之称。据说“云骨”石是古代石匠采石的高度度量标尺,俗称“竖标”,为的是保证采石的尺寸。此地原是三国时期的一处采石场,数代石匠几百年间一锤一钎,鬼斧神工,造就了姿态各异的石穴、石洞、石壁、石柱……不想时过境迁,石是采不成了,却为后世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奇观,也算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行”了。
有一位叫墨兄的博客写了一段关于云骨由来的猜想,很有些意思。
说在1850多年前的汉代,这里还是个山丘,或许那时的山名就叫柯岩吧?把柯岩作为采石场,无疑是因为石料的上乘与朝廷的旨意,这些并不能成为柯岩先人的骄傲。但是,一个超凡脱俗的构想致使柯岩先人留在了历史的教科书上。用他们的话来说,“要给柯岩一个念想”的命题和方向,在采石场开工之前就已经充分酝酿。采石场的总管,志书上没有给他留下名字,在钢钎第一次插入山岩的那一刻,他就命令开山工必须在偌大一片山岩中留下一柱奇峰!柯岩将夷为平地,但平地上必须兀自独立一峰与原山齐平的石柱。这需要多么瑰丽的奇思妙想,这存在多少难以攻克的障碍险阻!柯岩先人不走捷径,开山的炮声与硝烟只能在云骨峰这一禁区的四周围,任何人不得越雷池一步。耽误工期也好,增加工酬也罢,让柯岩整座山在消失时独独留下云骨峰,这是柯岩先人的深谋远虑,高瞻远瞩。他们舍弃的是急功近利,舍弃的是政绩功名;他们追求的“存一个念想”,将是惠泽后人的千秋遗产!
几年之后,或者是十几年、几十年之后,云骨峰按照着预期计划,如云如烟如烛如柱巍然挺立在空旷的采石场上!一番鞭炮锣鼓之后,柯岩先人收拾行囊,转过身,把目光移向了别一山峦,开始新的征战!又不知道经过多少年,文人雅士们看见了云骨峰上的虬松鹃枝,听见了云骨峰上的鹰隼啸鸣,他们开始领悟云骨峰的意义,开始争相为它命名,“云骨”二字这才刻上峰顶。“云”为状态,“骨”为内核,赞誉的难道仅仅是这一柱烛天的奇石吗?不,不!“云骨”二字深含着对柯岩先人的多少歌颂。正是先人们的云水襟怀,才使泱泱古越留下了这千古绝胜;正是先人们的傲骨气节,才使中华神州拥有这旷世遗产!先人们留下的,岂止一个景点?先人们留给后人的,是时时警示的至关紧要的训诫!这是一部不可估量价值的文化宝典与每时每刻鸣响在每个后继者耳边的黄钟大吕!我们知道,将“云骨”刻上峰顶时,“不要急功近利,要遗福后人”的经典启迪仍然没有现在这样明确!
墨兄的博客用这样一段话作了文章的结尾:一切开发利用,千万不可竭泽而渔!想赚取虚幻美名的人,实际上往往急功近利;可持续的利用与发展,才是人们的卓越选择!
▲从这里望去,石佛(背部)和云骨一大一小两个顶端同在一个镜头里,顺手一摁再打开一瞧,呵呵,整个画面有上没下,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平安的摄影很不给力,全仗着有可爱的萱萱(博友梧桐影的外孙女)和漂亮的小白马点缀画面。
▲码头上“相映成趣”。
▲渡船外“别有洞天”。
▲船老大说,过了这座桥,下一个景点就是鉴湖景区的古纤道了。我问梧桐姐,可知鉴湖?茫然。问可知黄酒?点头。我说黄酒就是用鉴湖水酿制而成的。(未完待续)
注:部分资料来自网上。